304am永利集团

“采山客”与大兴安岭有个约定

【字体:   

  8月17日,伊勒呼里山秋意渐浓。9时许,加格达奇车务段管内瓦拉干站站台上,站长毛兴华一边帮采山客搬运山货,一边和他们热络地聊着天。“每年采摘季他们都会来。起初,看他们手提肩扛着装车十分费力,我和车站的职工便会帮他们装车,时间久了,很多人都成了朋友。”毛兴华介绍。
  瓦拉干站地处伊勒呼里山北麓。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越来越多的居民陆续走出大山,该站也告别了曾经的喧嚣。不过,每到夏秋之际,瓦拉干站总会因满山遍野的山珍重新焕发生机。蓝莓、榛蘑、山葡萄在密林间藏不住诱人的光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山客”。
  “3年前第一次来,揣着500块钱就敢闯深山。从那时起,我和大兴安岭就有了约定。”“采山客”张德柱蹲在站台边,回忆像山间的雾气慢慢铺开。那时他刚从贵州六盘水的大山里出来,听同乡说大兴安岭的山货能换钱,便背着帆布包挤上了绿皮火车。初到瓦拉干时,他对着连绵的林海犯了愁:“找不到住的地方,进山就像闯迷宫,采来的山货烂在手里都卖不出去。”
  当时,毛兴华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大兴安岭土生土长的毛兴华记得,那天降雨过后天气格外冷,张德柱在站台角落啃干馒头,冻得直搓手。“都是讨生活的人,能帮就帮一把。”毛兴华不仅联系了镇上闲置的农家院,而且托林区的老伙计给张德柱找了向导,甚至帮他联系了山下的收购点。如今,张德柱的“采山队”已有十多个老乡,每年准时来赴这场与大山的约定。
  随着林下经济发展兴旺,小站周边渐渐热闹起来。加格达奇的冷库、塔河的加工厂、阿木尔的电商直播间、漠河的快递驿站构成了一条从山林到市场的产业链。“现在我们下山就能交货,现金结算,不用再背着几十斤重的山货跑了。”张德柱感慨道。
  9时51分,6246次列车的风笛声刺破山谷的宁静。车内,张德柱和工友们隔着车窗向站台挥手,毛兴华也笑着扬起手臂。这列火车像一条绿色的绸带,一头系着深山里的生计,一头连着山外的世界。
  站台上,伴着秋风送来松针的清香,毛兴华望着列车消失在钢轨的尽头。他知道,当明年山珍再次成熟时,这些熟悉的面孔还会回来,而这座小站的故事,也将在“采山客”的脚步声里,续写出新的期盼。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