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韩二鲁在检查机车制动柜各塞门状态。周道刚 摄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阵阵清风拂过千里浩吉。9月10日正午,一列万吨电煤列车从榆林开出,经延安,风驰电掣,一路南下。机车司机韩二鲁左手紧握自阀手柄,右手扳动调速手柄,精准操纵“煤龙”安全驶过长大下坡道。
37岁的韩二鲁,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身上总透着股陕西关中人的坚韧劲儿。他是延安机务段浩吉运用车间的一名电力机车司机。
从浩吉线开通到万吨大列开行,韩二鲁先后三次完成首发车驾驶任务,累计牵引列车1800余趟,牵引总重等指标在全段领先,成为浩吉线“北煤南运”、保障民生福祉的“开路”先锋。
勇当陕北老区的“火车头”
“绿灯,正线通过!”8月1日午夜时分,浩吉线上煤龙飞驰,不足4平方米的机车驾驶室里,伴随干脆利落的呼唤应答声,韩二鲁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电煤需求节节攀升。韩二鲁和工友们连轴转,确保电煤供应源源不断。
“在浩吉线上,离地三尺三,掌稳‘一把闸’,就是我的梦想。”韩二鲁自豪地说。浩吉线连接南北7省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更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其实,韩二鲁的“司机梦”很早就埋下了种子。他的老家在陕西渭南农村,到县城要经过一座铁路桥梁。小时候,他喜欢在桥下等火车来,听火车鸣笛通过,心里想着“开火车真神气,我长大了也要当火车司机”。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铁路院校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离当火车司机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2014年,韩二鲁毕业,进入延安机务段延安运用车间工作,第一堂实践课,就在“延安号”机车上。“车头正前面的‘延安号’标识金光灿灿,司机室里‘当先锋、挑重担、作表率’9个大字格外醒目。”韩二鲁回忆说,“尤其是‘延安号’通过延安站时,荣誉感油然而生,责任感也变得更加强烈。”
在延安机务段,大家都以能开上“延安号”为自豪。1998年9月25日,延安市政府将东风4D型0348号内燃机车命名为“延安号”,在西延线投用。此后,“延安号”作为传承延安精神的品牌,承担起陕北煤炭外运任务,为带动延安乃至整个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要开‘延安号’!”那堂实践课后,韩二鲁便下定决心,积极向师傅们请教业务,在实训室独自研究机车结构、模拟驾驶操纵。每一趟值乘,他都会拿着提示卡和站场图反复研究。
4年后,韩二鲁从同批青工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电力机车司机,月度走行里程数持续保持全段最高纪录,并顺利入选“延安号”乘务组。作为传承延安精神的一员,他驾驶着机车,向着新目标奋进。
2019年,机遇再次来临。浩吉线进入热滑和试运行阶段,延安机务段组织精兵强将转战浩吉线,并成立“延安号”指导组,承担“北煤南运”牵引任务。
“我要去浩吉线。”韩二鲁第一个报了名。凭借过硬的素质和精湛的业务,他被选拔为“延安号”指导组成员。
浩吉线坡道起伏大,变坡点、长大隧道多,分相位置复杂,操纵难度大。面对挑战,韩二鲁逐趟摸排安全风险,记录关键点,积累列车操纵经验,先后提出了20余条合理化建议。
2019年9月28日,浩吉线开通,韩二鲁被委以重任,在首发车抵达靖边东站后,他接续牵引,将首趟煤运列车安全运达襄州北站。
“作为国家能源运输大通道,浩吉线运输安全至关重要。我一定要传承好延安精神,熟练掌握机车操纵技能,一刻都不能松懈……”退乘后,韩二鲁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
点亮万家灯火的“急先锋”
8月2日上午,在浩吉运用车间三号楼的“探亲房”,韩二鲁的妻子忙着洗衣服,他五岁的儿子正蹲在地上玩火车模型。此时,值乘中的韩二鲁还没有下班。
“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我想他了。”孩子稚嫩的小脸上满是思念。
暑运期间,高温天气较多,生产生活用电激增,电煤保供任务艰巨,韩二鲁已有两个月没有休假。他的妻子就在暑假时间,带着孩子从几百公里外的黄龙县赶来与他团聚。浩吉运用车间担当区段长达980多公里,司机们出去一趟,最快得13个小时,回来间隔16个小时又要跑车。
不是在跑车,就是在跑车的路上。2021年,靖边东站以北集运端配套能力逐步完善,高运量成为常态。延安机务段不定期开行无火回送专列,即由一台电力机车牵引回送5台无动力电力机车,为煤炭运输提供充足的机车保障。按照规定,这5台无动力电力机车必须要有人员押送,确保运行安全。但无火回送时,这些机车不升受电弓,机车内没有电源,空调也就无法运行。夏天,机车里像蒸笼一样,而到了冬天则像个冰窖,这对押送人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煤炭运输事关千家万户,我是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朝哪里去。”韩二鲁主动请缨,多次主动报名担当押车任务。2021年11月6日3时许,灵宝东站以北区段突降大雪,韩二鲁担当的无火回送专列机车砂量已无法满足运行需求,急需上砂。韩二鲁顶着风雪,协助司机为机车补砂。2个小时里,他们上砂5台机车、填装便携式砂袋21袋。在浑身湿透、无电无暖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守护专列继续北上。
运营近6年来,浩吉线列车开行数量由初期日均不足10对增至日均100余对。为多拉快跑,助力“北煤南运”,2022年1月10日,浩吉线开行万吨列车,韩二鲁再次承担了首发车值乘任务。列车总重增加了,他肩上的安全担子更重了。
浩吉运用车间管内有500米以上长大桥梁107座、3000米以上长大隧道62个。尤其是麻洞川至宜川等区间的9处长大下坡道,对机车操纵的时机和速度要求更高。
去年8月,陕北持续强降雨天气,麻洞川至宜川区间多处发生水害,线路封锁。韩二鲁值乘的列车被迫停在麻洞川无人值守站,停留时间超过30个小时。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韩二鲁和工友只好关闭照明以节省用电。驾驶室一片漆黑,2名司机,1人值守、1人休息,四五个小时轮换一次。提前准备的泡面、矿泉水、饼干很快就吃完了,在荒无人烟的野外,他们只能咬牙坚持。韩二鲁尽量让工友多休息,自己加强巡视和联控。“降雨量达到封锁警戒值,车就动不了了。我和工友坚守岗位,直到解除警戒。”韩二鲁回忆道。
6年来,在浩吉线上,韩二鲁牵引列车1800余趟,完成运量17亿余吨公里,2022至2024年连续3年牵引总重保持全局集团公司前列,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万家灯火。
攻坚货运上量的“主心骨”
8月3日上午,已退勤的韩二鲁仍在实训室琢磨机车操纵要领:“防断钩是万吨列车牵引的重中之重,全程须防止纵向冲撞,错一点都不行。”
充足的空车是电煤运输畅通的前提。在浩吉线上行,日均回送空车3000余辆,其中百辆空车标准编组105辆,长达1300余米,具有重量大、长度长等特点,在启动加速、制动控制、坡道操纵等方面难度极高。但百辆空车运行中,操纵机车自阀手柄时很容易因列车冲动等原因,造成档位误推至紧急制动位。
一次值乘中,韩二鲁看到司机手账上夹着的鱼尾夹,便受到了启发,尝试用鱼尾夹的尾部限制自阀手柄的操作范围。经过反复试验改善,他选定了长度合适的鱼尾夹破解了操纵难题,这一做法迅速在全段推广运用。
近年来,浩吉铁路货运量不断攀升。2024年5月12日,浩吉、包西线实现互联互通,韩二鲁第三次承担了联运首发车值乘任务。“出陕煤运列车越来越密集。行得稳、拉得多、跑得快,是每一名浩吉司机追求的目标。”韩二鲁说。
今年初,在一次换班途中,他发现值乘司机在正线进站停车时依旧比照侧线停车规定,提前将时速控制在40公里,延长了列车运行时间。
退乘后,他及时反馈了这一情况。车间立即组织查验列车运行记录,研究正线高速进站的可行性方案,将6个车站的正线进站时速提升至60公里左右,大大缩短了停车用时。
好司机一把闸。多年来,韩二鲁勇做表率,先后总结出长波浪式等10余项机车操纵法,大复位等20余项机车操纵处置流程,为浩吉线机车牵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浩吉运用车间现有职工580余人,其中青工占90%以上。作为万吨大列操纵老师,韩二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将万吨列车牵引经验无私传授给青工们。
6年来,韩二鲁培训机车乘务员1500余人次,带出20余名机车司机、50余名机车副司机,其中有5人晋升管理岗位,成为浩吉铁路货运增量的生力军。“延安号”指导组先后获得火车头奖杯、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奋战西延线,转战浩吉线。滚滚的车轮,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长鸣的笛声,是对使命和担当的诠释。平凡的岗位上,韩二鲁在日夜兼程的千里铁道线上,谱写出一名重载司机电煤保供的奋斗乐章。
榜样档案
韩二鲁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机务段浩吉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技师,曾获火车头奖章。
采访手记
延安精神在传承中闪光
初见韩二鲁,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始终面带笑容。回忆报名转战浩吉铁路时,他兴奋不已;说起浩吉铁路开通后破解机车操纵方面的难题时,他如数家珍;谈到浩吉铁路开行万吨列车、扩能提速时,他充满自豪和骄傲。
这笑容背后,不单单是韩二鲁十余年不懈奋斗换来的底气。随着采访深入,每当提及延安精神,他的眼睛里总闪烁着一种光芒;每当谈及“延安号”的光荣历史,他就会肃然起敬。答案逐渐明朗,这笑容更来自传承延安精神的信念与力量。
成长于红色热土上的“延安号”的司机们,在一代代接力传承中,始终把“当先锋、挑重担、作表率”作为不变的初心。握紧手中闸把,开好每一趟车,一个个“韩二鲁”,把个人追求融入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生动实践中。